3月26日,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2014年第一次工作会议在北京大学召开。本次会议由国务院学位办专业学位处唐继卫处长主持,来自全国39个专业学位教指委秘书处的秘书长和工作人员参会,MTA教指委秘书处秘书长、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院长白长虹教授和秘书处工作人员焦彦博士参加了本次会议。
会上,国务院学位办孙也刚副主任首先从四方面就全国专业学位教育的发展进程做了重要部署:一、认真分析形势。在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大形势下,在中央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我国研究生教育步入由规模扩张向内涵发展、由学术主导向学术和专业学位并重的转型期,要积极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肩负起培养复合型、应用型高层次人才的责任,而不是服务于高等教育本身的需求。二、充分肯定所取得的成绩。从1990年开始设立第一个专业学位到今天,我国专业学位教育的类型设置更加丰富、规模得到快速发展、培养模式改革取得成效、质量保障体系基本形成。三、清醒认识存在的问题。受认识问题和理念问题的影响,各培养单位在开展专业学位教育时依然存在专业学位地位被矮化、招生盈利化、培养学术化、管理边缘化等“四化”现象,严重影响和制约了专业学位教育的健康发展。四、扎实推进改革发展。各专业学位教指委要高高举起积极发展专业学位的大旗,在授权体系和招生规模不断推进的趋势下,深入推进培养模式改革,加强规范化管理步伐,积极发挥教指委的监督和管理作用。
教育部学生司研招处李强处长在对专业学位招考制度剖析的讲话中指出,专业学位教育招生政策未来的工作重点是探索推进分类考试;优化初试科目;加强复试作用。他特别强调要注意在复试阶段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既包括对能力和素质的综合评价,也包括对学生既往表现、现场考试和未来潜力的综合评价。学位办质量监督处徐维清处长在讲话中对专业学位教育质量评估提出了明确要求,今年年内将启动对2011年19个新增专业学位的专项评估。此外,教育部规划司计划处徐小强处长解读了教育部的规划发展思路,强调了专业学位教育在未来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位置。
在下午的研讨会上,国务院学位办特别组织了旅游管理、艺术、体育、建筑学、城市规划、风景园林、出版、图书情报、新闻与传播、文物与出版等十个专业学位教指委研讨相关专业学位与文化产业的对接问题,强调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要应趁势而上,积极参与产业交流对话,把握文化产业发展规律,应对文化产业行业需求,推进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为我国文化产业源源不断输送力量,助推我国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会上相关教指委就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文化产业发展交流对话活动达成共识,在教育部、文化部的支持下,旅游管理将与其他九个相关专业教指委共同推进专业学位教育与文化产业的高效对接。